Move D, Dman
All You Can Tweak
Move D 和 Dman 在 1991 到 2021 年间合作过的未发行曲目,是一张冷静又多彩、简单又性感的舞曲专辑,意犹未尽忍不住翻出二人在 20 年前合作的 Homeworks 1 来听。
Move D 和 Dman 在 1991 到 2021 年间合作过的未发行曲目,是一张冷静又多彩、简单又性感的舞曲专辑,意犹未尽忍不住翻出二人在 20 年前合作的 Homeworks 1 来听。
很难想象一台千元而已、巴掌大小的设备能够制作出取悦咖啡大师和挑剔的 YouTuber 们的 espresso,去年看过这期好笑的便携意式咖啡机评比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之前一直刻意跟自制咖啡保持距离,但最近一直有一股按耐不住的发烧冲动,我决定先从这个小家伙下手。
之前说我会谨小慎微地推荐护肤品,所以大部分都是改善肌肤状况的安全牌。最近发现低估了 Aesop Skin Care+ 线的威力,被爱称为 B3C 的调理凝露有出乎意料的提亮作用,搭配澄莹使用有种大力出奇迹的感觉。
暗黑 4 凉透的速度远超预期,博德之门 3 的爆红也是始料未及,几个月前我还在 PS 商店犹豫要不要买这个看上去山寨的游戏,如今恨不得马上就在主机上玩到。Larian 也被抬到前所未有的爱戴高度,除了会做好游戏(so simple!)之外,还会找到最酷的内容创造者合作,并给他们完全的创作自由。
不知道有没有音乐 AI 可以帮忙回答我的音乐库里有哪些乐队是丹麦的,巧的是我喜欢的两支另类流行乐队 WhoMadeWho 以及 When Saints Go Machine 都来自哥本哈根。必须承认主唱 Nikolaj 的声音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在喜欢和讨厌的模糊边界很快就听上了瘾。上张专辑中过于柔软的部分有些莫名其妙,但听过这首新歌后对九月的新专辑充满了期待。
因为 Industry 的主题曲认识了 Nathan Micay,他创造的声音拥有类似 Boards of Canada 的合成器特征,兼具温暖和冰冷的质感,而且总有一丝原声带听感的残留。
还记得 Dots 吗,那个清新好玩的连线游戏。他的创造者 Patrick 如今加入了 Arc 浏览器负责设计原型,把他称为首席原型官也不为过。他的工作就是不受限制、不背指标、不用太关注实现难度地做各种 demo,给团队带来灵感和方向。
Jason Fried 详细讲解 Basecamp.com 新首页设计背后的各种思考和决策。作为细节和文案爱好者这太符合口味,如果有类似的视频我可以看一天。
购入后发现意外地实用,从牙齿到头发都能照顾到,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套装,价格以 Aesop 的标准来说可谓非常实惠。
一张带来惊喜的 debut,制作精良同时展示了她的牙买加根源和多元文化背景,推荐曲目 WICKED GYAL。
跟新认识的朋友诉说苦楚,被推荐去听 SZA。拨开血淋淋的歌词,是对毒性关系和现代感情的近观与白描。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独立软件之光,官方垃圾驱动克星,微调第三方鼠标手感必备。
比失恋更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工具来应对,绝望地寄希望于时间但每天看不到好转。听到这期播客和读到本书的人应该感到幸运,不仅仅是应对失恋,看清有毒的关系才是更重要的一课。
不得不说比大部分 Apple+ 电视剧都好看(Hijack 还可以!)。
前 SSENSE 和 Nike 的设计总监 Eric Hu 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设计师,经常看他在 Twitter 发表对未来技术和工具的思考,作品也是数字和平面之间很微妙的平衡。
这首歌的质感成熟得不像是今年刚发行的新歌,感谢演算法的推荐。
Paramore 就是 Hayley Williams。认同这点就不会太在意 lineup 的变化,也对乐队在成军十九年后依然在唱流行朋克感到理所当然。听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专辑挺适合跑步的。
我们需要更多 No Hard Feelings 和 Biosphere 这样的电影,前者充满屎尿屁笑话无顾忌地放肆,后者用奇怪但吸引人的设定和出乎意料的剧情来激发你原本不会自发进行的思考。
前几天第一次跟 Pi 敞开心扉聊了会儿天,被它的同理心和正向能量给打动。今天上线了 iOS 版并增加了连续语音聊天的能力。
随着第三只 Magic Mouse 两侧的伪金属镀膜被汗水腐蚀寿终正寝,我又开始寻找下一只鼠标。之前买过 G903,也买过两代 MX Master 并先后送人,这次把目光转向了 MX Anywhere。尺寸太适合我这种小手用户了,跟 Magic Mouse 的抓握手感很类似,而且这一代的按键非常舒服,安静而有触感。
由于不喜欢用屏幕清洁剂,之前清理显示器和电视都是用清洁镜头的气吹球,手都捏酸了。有天灵机一动想有没有反向的桌面吸尘器卖,搜了一下还真有。如今用得非常开心,还能顺便解锁之前想象不到的生活技巧,比如前段时间用它清理了空调外机上的柳絮。
有些类型的科幻小说我是看不腻的,尤其是末日题材。一场亮瞎所有人的流星雨和能走路的杀人树,你找不出更有趣的设定了。
熵真有趣。
Seasons 是张好专辑,但这首歌的合唱版带来的完全是不同强度的感动。
好吧,最后一次近距离观看 Bobby Axelrod 鬼扯。我痛恨这部剧对细枝末节的潦草处理,但又欲罢不能地沉迷于口水对喷的戏份,不管怎么说,都是最后一次了。
逢天鹅必谈挽歌,Swans 是擅长把人间境况谱为乐曲的。这漫长的两小时像是天鹅遗物的展览,如果不能体会苍凉和不安的美感,不如去听 The National。
我虔诚地收集每一篇关于 @dril 的侧写,毕竟他是我关注的人里唯一一个为其打开小铃铛的。
Figma 刚刚结束的大会上请到了 Brian Chesky 跟 Dylan 对谈。Brian 这两年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明显增多且更自信,仿佛有成功克服中年危机的光环附体。视频谈到了过去三年 Airbnb 的文化、产品和社区的转变和一些挑战性的时刻。
八年前被 Róisín Murphy 的一曲 Evil Eyes 征服,在我看来她绝对是如今 art pop 美学体系中最自洽的艺人,不像乐于跟地下音乐人凑热闹的 Charli XCX 一样蜕变为人声合成器。前些天发布的 Fader 依然由她自导自演,拍摄于她家乡爱尔兰 Arklow 的街道上,而且找来了 DJ Koze 共同制作,期待她九月份的新专辑。
开了一个 Telegram Channel 同步本站内容,可能有些内容会提前顺手发在那边,欢迎关注 t.me/by_duxiao
尼古丁真有趣。
Bellroy 尺寸最大的背包,夏季一周内的行程可以轻松应对。最近出门几次都带它,感觉不需要登机箱了。
Bristol 多媒体艺术家 LCY 植根于伦敦舞场,流畅的曲目像把球从一个杯子挪到另一个,明知是把戏但依然看得目不暇接。
应该是被 Mac 游戏玩家转载最多的一篇文章,跟着做的时候注意看命令行外的小字,我因为过于自信无脑复制走了不少弯路。最终成果是可以在 M2 Pro 的 Mini 上低配置满帧(60)跑起来,不过作为主机玩家第一次用电脑玩太别扭了,还是手柄适合中年玩家。
把两位闲云野鹤的创始成员和若干依然义愤填膺的前员工拉到一起,用松散的采访形式来聊聊 Elon Musk 接手后的 Twitter,主持人是大名鼎鼎表情丰富的 Emily Chang,比我预想地要好看。
Squid 的新专辑终于发布,虽然不及预期但仍然值得一听。那天半睡半醒间想清楚一件事,乐队铿锵有力的唱法应该跟主唱之一是鼓手有关。
可口可乐的这部广告片赚够了眼球,号称用了 AI 技术打造,但其实无非是 Stable Diffusion 的基础应用。看完这个幕后会觉得最值得尊重的依然是手艺人。
家喻户晓的游戏水果忍者制作人讲述游戏的来历。
看上去像是个机械键盘和音序器的结合物,用软件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被做成了夸张但有趣的实体按钮。还看到一个叫 Nopia 的,更加实验性。
感谢动画电影作者让我的耳朵和眼睛受到了双重洗礼。
感谢 DJ-Kicks: Elkka 让我发现这首歌,同时具备高级的音色、出色的混音和 Surgical EQ。太喜欢以至于都不在乎这只是一首单曲。
PORTER 不仅造包,合作起雨伞来也是一把好手。我日常在用的伞是从 Tokyu Hands 随手买的,尽管用得很满意但会想要换成这把。
近期最震惊的发现是 NATO 居然有官方 YouTube 频道,还都是充满生活化的内容。转念一想如果把人当人看的话,好像也没什么好震惊的。
Stimming 是我非常喜欢的制作人,他的音乐中的生机和松弛感让人神往。看他把玩 Push 3 发现原来现实中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个性,太好玩了。
感谢 Arc 的新 boosts 功能,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创造自己的浏览器插件。这是我发现的最有意思的应用,用 ChatGPT 来分析推文质量并隐藏你不想看的内容。
前段时间以一天一集的速度恋恋不舍地看完了 The White Lotus 第二季,一部无与伦比的 satire,能砸吧的东西太多了。
别指望巨头们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超越自己。关注科幻写作的原始力量,就要时常关注网文平台,还是得看点野生的东西。至于书评,还是看作者自己写的吧。
由 Oathbreaker 和 Amenra 的吉他手 Lennart Bossu 领衔的 Predatory Void 在 death 和 doom 之间游刃有余,带来这张意象极美的专辑。
不确定观看前会不会重读沙丘第二部,我对那些黄沙弥漫的梦境又爱又怕。
算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日本人念英文时奇怪的段落感。
后知后觉了,我一直以为这首歌是 Killswitch Engage 的原创,原来只是一版著名的翻唱,难怪在整张专辑里有点微妙的不合时宜感。
以前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最喜欢玩一个解绳子的小游戏,这是我找到的体验最接近又没有垃圾和广告的替代品。这家公司稍微了解后也是觉得非常神奇,发布了一大批没有 gotcha 元素的免费游戏。
作为与现代科技天天打交道的人,无需避讳,反而应该积极思考这些终极问题:当我不在了怎么办?所幸的是,还有很多人在跟你一起想。
蝉联世界排名第一餐厅的 Noma 去年宣布不再以传统的方式经营餐厅,今年在京都的 Ace Hotel 开了快闪分号,限时运营两个月。Noma 团队借机分享的这份京都指南值得收藏。
或许是亮相作品 Portal of I 过于恢弘,让人怀疑后续作品能否延续辉煌。从上张专辑 Urn 开始,Ne Obliviscaris 开始放弃华丽繁复的风格,虽然少了狂想的能量,但是更加优美成熟。新专辑由忧郁的弦乐和柔和的氛围交织而成,听起来细腻又富有电影感。
植物……真有趣。
在看 MB&F 创始人 Max 的那集 Talking Watches 的时候,难免被行业大佬的炫目收藏搞到审美疲劳,不过看到这块 Seiko 时简直眼前一亮。2007 年发售于日本市场,限量 100 支,仅售 $800。
去年初读了人类灭绝,像大片一样精彩。今年一直想找一部同类型的爽片来看,目前看来群有这个潜力。
谁能想到,上线四年后已经苟延残喘的魔兽世界怀旧服,竟然被一款社区开发的插件重新激发了新的生命力。与其说是插件不如说是一个社区的约定,死亡 = 删号,在这样的约定下你会更加耐心和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角色,而不是快速刷到满级然后束之高阁。
试玩了两周的 Diablo 4 勾起了沉寂已久的肝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只能看同类 ARPG 同场竞技。Last Epoch 是目前看来设定和画面最满意的,比 Lost Ark 更有试玩的欲望。
想必不少人都见过 Instagram 里那些夸张又愚蠢的游戏广告,被骗下载的人很快会发现货不对版。Fat Dino 运用自己的 Unreal Engine 本领把广告做成了真的游戏,还…挺带劲的。
自从 fabric 系列停止更新之后很久没听到来自这个传奇夜店厂牌的发行了,没想到再一出手就是 House 的集大成者 Chaos In The CBD。
有的时候姜还是要吃老的。Anthony Child 五年来的首张专辑,突破了他过去在寻找灵感方面的困境,采用自发性技巧打造出全新的音乐风景。
正在热火朝天举行的 Watches & Wonders 展上新品目不暇接,赶上迪通拿 60 周年劳力士也祭出了透底冰蓝迪,不过我心目中的钢王却是这块朗格的奥德修斯计时,融合了拥有世间最美机芯的 Datograph 标志性的计时指针和动态归零功能。
莱姆的作品像是一个个光怪陆离的虫洞通往不同的诡谲星球,甫一落地扑面而来的是衰败的气味。经过其主之声对大脑的高频率微波烧烤,被伊甸的诡异画面扰乱梦境后,我下定决心翻开惨败,没想到竟是出乎意料地易读,而且详实的宇宙理论罕有瑕疵。
这无疑是对抗虚无主义和中年危机的良药,会希望自己在更年轻的时候读到这本书。
Suicide Silence 是整体在消亡的死核乐队里最对我胃口的。虽然不及 Lorna Shore 那般凶残,但技巧全面且细节精致,视觉一点的描述就像是电锯溅出火花和鲜血。
Periphery 没什么需要证明的。但他们还是用新专辑的名字戏谑了一把,然后转身给他们最忠实的拥趸亮出最新的绝活,这不仅是音色的狂欢,更是他们想象力的体现。
当初在 Twitch 上跟 Reckful (R.I.P.) 的一系列心理会谈让 Dr. K 名声大噪,如今也是少有的能跟年轻观众尤其是玩家群体产生共鸣的视频创作者。
用元叙事写就的一部精妙的科幻畅想,一些情节又忍不住想到王晋康的天父地母。
从不演出和接受采访的 SAULT 在去年一次性放出五张专辑的数字版供免费下载,其中这张 11 给我印象最深刻,有时候就得宣示一下 bass 才是律动之王。
由一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Bright Green Field 开启了 Squid 神秘不安分的音乐生涯,层层堆叠乱中有序直到醍醐灌顶的声音特色在新专辑预告曲中回归了。
拥有诸多抬头和光环的设计师/开发者 Rasmus Andersson 的一期播客专访。
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受冲击的一期名人家访系列视频。Rick Owens 独特的审美和诚实的态度对冲了古怪物件的不合理性,而且很难得作为名牌设计师没有陷入叶公好龙式暴发户的陈词滥调中。
Poe 是 Quora 出品的聊天式问答应用,可能是首个同时集成了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产品。Adam 说如果 Poe 的问答质量足够高,会考虑反哺到 Quora。让我们拭目以待实名问答社区的先行者和 AI 的正式博弈。
之前在丽都经常会见到一辆绿色的 B4 停在那里,通过车身上具有辨识度的花纹第一次知道了 Alpina,如今 B5 GT 是厂牌下最强大的存在。
聊到外星人免不了会听到一种声音:你们的想象力被碳基生命(也就是我们自己)给局限了,万一外星人是完全不同的形态呢?我曾经也是质疑的一方。
应该是年前最疯狂那段日子里,来回循环播放最多的一张专辑。相比上出来,不出来出奇地入耳又扎心,如同糊了一层糖的刺猬。
我在 Arena 上关注着这么一个集合,作者有时候隔一年才会更新一次,收集的是功能单一而且往往没什么用的应用,这种无用的兴师动众恰恰带来了一丝诗意。
我甚至不爱吃 SPAM 都想要拥有这些联名周边。
不得不说 Mastodon 上独立开发者的讨论氛围是真的好,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正在测试的摄影 app,主旨是放弃操控,返璞归真。我一向欣赏有足够自信和审美的开发者的作品,而不是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用户。
Louis CK 在 Madison Square Garden 的演出,诡异的是用直播的方式放出,而且不提供下载。风格延续了一贯的屎尿屁以及对恶毒人性的探讨,在他所有专场中算是中等好笑。正片从 1:35:24 开始。
化学真有趣。
开始谨小慎微地推荐护肤产品了。应对换季和痘印尤其是 A 醇和酸类产品带来的刺激,理肤泉 B5 霜是我用过效果最好的,我一般还会再涂一层 FAB 急护霜。
在爆击和氪金之外真的有彻底与世无争的游戏存在,如同魔兽世界里的钓鱼党,享受单纯探索世界的乐趣。
半夜看 Matteo Lane 的视频笑到在床上抽风。这是一个完整的专场,但更推荐先去看他频道里的其他短视频,包括他在意大利的旅游 vlog,我同意评论里说的,他值得拥有一档 Netflix 上的旅行节目。
运营着一家纯远程公司,我总是对别人华而不实的办公室充满了幻想和向往。但我并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我甚至没玩过小岛秀夫的任何一款游戏。
See you in hell.
最近迷上了泡澡。LUSH 的气泡弹是常备消耗品,单买不划算,索性买了一大盒。他们的礼盒套装都精美无比,礼物季建议无脑选购。还能把气泡弹跟衣物放一起当作香氛来用,一举两得。
Alex Norris 的 Webcomic Name 是我特别喜欢的网络漫画,想必你也见过那句经典的 oh no。作者目前正深陷与流氓公司的版权争夺战之中,作为粉丝力所能及地支持一下。
我其实不是短篇小说集的拥趸,在我看来只有长篇阅读才能带来快感,尤其是需要沉浸体验的科幻故事。韩国固然不是印象中的科幻文学大国,女性作者也难免被用细腻优雅等词汇描述,但金草叶的这部作品打破了一众刻板认知,读来让人充满希望。
是时候放下偶包推荐一些日常爱物了。蕉内是我这两年最喜欢的国产品牌之一,产品线直白简单,质量上乘又有足够的设计感。这件家居服超级适合我这种不爱开地暖只为了晚上可以盖羽绒被睡觉的怪人,同时偶尔开个摄像头也不会被笑话说工作时间穿睡衣。
终于看到有人花时间甚至不惜动用暴力破解的方式来尝试解答「日本网站为什么都长一个样子」这个迷思。
这首歌被 Spotify 命名为年度第一名是因为… 它是我举铁歌单的第一首歌。不过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机缘巧合听到 Shane & Shane 的原版才发现早就在 Guilty Pleasure 列表里了。
号称最懂你音乐品味的年度 Wrapped 来了,每个人都乐于晒出自己的标签。今年最让人惊喜的是看到爱听的音乐人专门拍摄的感谢视频,真的有种互动到的感觉。
听 Daphni 的音乐如同把紧实密集的数据一股脑地塞给耳朵喂给神经网络,让大脑来挑选让自己愉悦的部分。
久违的荐碟更新了,已经数不清是多少期了,#48 是当前年度周数。这个歌单的目的是推荐专辑,想要温习往期的推荐可以订阅 archive 歌单。
这张专辑收集了 Jacques Greene 前十年职业生涯里绝版的 12 寸唱片,律动美妙到令人头晕目眩。
“我们这个时代的完美喜剧”,微妙的尴尬感简直是为喜欢读空气的观众量身定制的品尝菜单。
要怪就怪 Apple Fitness+ 用起来太费劲,而中文瑜伽 app 让人烦透了,满屏的身材焦虑和饥渴营销,哪来的气定神闲完全是血压升高。差不多一年后重新开始用 Yoga Studio,虽然没怎么更新,但课程质量本来就很高,而且完全没有打扰。
从 Playing God 认识的 Boston Manor 身上大致可以领略一番新生代英国摇滚的声音,丰富温暖,深入人心。专辑的概念发生在同一个晚上,期待第二部分会听到什么样的走向。
步入中年最明显的变化是消化系统效能的显著降低,腹胀反酸也是身边不少朋友的通病。身为 ACV 推广大使 😂 我的职责就是把这个唾手可得的好东西让更多人知道,当然,仅作为膳食补充不构成医学建议。
对电影行业的所谓老戏骨从来没有过崇拜,一堆熟脸更不是什么加分项,唯一吸引我的是故事而且永远只有故事。喜欢小格局开端的故事,恨不得越小越好。
一位 tech bro 发明并践行的一套框架,旨在最大限度地减缓衰老速度,目标是一年时间过去但生物年龄保持不变,而且不借助任何所谓灵丹妙药的帮助。有些内容倒也不是那么天方夜谭,各取所需咯。
最近的大迁徙让众多 Mastodon 新手不知所措,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关注到有趣的人或者是找到 Twitter 上的朋友。这个小工具可以帮你找出你 Twitter 上关注的人里,所有在用户名和简介里写了自己 Mastodon 身份的人。BTW @disinfeqt@c.im
上次北京封控期间被推荐的一个专做冷冻蔬菜水果和方便食品的厂家,既有适合日常烹饪的应季蔬菜,又有适合搭配麦片的莓果。之前看 Will Tennyson 的视频,最羡慕加拿大的就是从大袋大袋的冷冻蓝莓了。
在 Framer 正式支持 RSS Feed 前,可以先用这个半永久的地址,应该可以填在阅读器订阅里直接使用:rss.duxi.ao
标准真有趣。
物理真有趣。
Heyday 是个昂贵的服务,它的功能是把你大脑的一部分记忆能力外包出去。听上去很唬人,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觉得,不过当看到随便点开的一个网页跟半年前 Slack 里的聊天记录产生关联,一瞬间理解了它的价值。
几年没出国,Le Labo 用来 refill 的空瓶都丢了。最近帮人选购礼物的时候发现这套 Discovery Set,一次性集齐 17 种标志性香型,想必会让套装控欣喜若狂,淘宝搜索关键词有售。
冬天来了,如果不幸被封控在家,跳绳应该是最容易获取多巴胺的方式之一。占地少,声音小(找个厚脚垫即可),配合那个聒噪的 App 也算有运动的乐趣。告诫新手:一定要穿运动鞋,不然第二天小腿有够你受的。
Keinemusik 厂牌旗下三位音乐人 Adam Port、&ME 和 Rampa 继 You Are Safe 之后再次联手,制作水准一如既往地高,自赏起舞两相宜。
一张让死忠粉欣喜若狂的双碟专辑,如果之前不知道组合里的两个人分别贡献了什么,听完这张堆料满满、诚意十足的专辑可以了解个大概:Dom 对跨界合作游刃有余,Campos 把质感粗砺的舞曲玩得炉火纯青。
用快鸟第三年了,每年都有一千块进账,因此成为我少数主动薅羊毛的操作之一。欢迎点击下载或者直接使用邀请码 SNL7R。
被新国标烟弹的味道恶心到强制戒断了电子烟,但偶尔还是需要一些尼古丁帮助集中注意力,最近在淘宝发现了这个喷雾,效果拔群,劲爽有效。
好几年没换电动牙刷,过生日喜得一套 iO9,又看了这个评测视频,除了贵没有缺点。如果说之前的欧乐B的振动像 techno,那新牙刷更像是 drone,怎么说,一种绵密的感觉。
如同名字所暗示的,这是一张为失眠患者打造的氛围专辑,曲目来自 GIAA 之前专辑,只不过做了大幅的柔化更适合夜晚收听。
目前 Framer 并不支持原生的 RSS 输出,所以我用 FiveFilters 提供的这个免费工具拼凑了一个。每次 Framer 更改了页面元素选择器,之前的链接就会失效;想用上形如 duxi.ao/rss 这样的链接又需要升级 Framer 套餐… 所以这篇文章只是想给极少数的本站订户:麻烦你更新一下 RSS 链接,或者下次订阅变得很奇怪的时候(比如看不到图片),可以点网站右上角的 RSS 链接获取。
演算法给我推荐的这个频道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末世和荒岛情结,喜欢这种在无法抗拒的巨大自然力量来临之前从容不迫地准备的感觉。
在这张旋律收放自如、鼓点若有若无的新作里 Moiré 再次展现了对自己标志性的沉闷缓慢 house 曲风的掌控,如同实验黑白片的电影场景的声音中充满了催眠的节奏,仿佛是平行宇宙中的舞曲。
一开始都没注意到今年最期待的专辑上架了,都怪这个在封面党看来完全不及格的视觉。不过听完才意识到期待过高了,尽管如此,Lorna Shore 依然代表了目前最重型最狂暴的声音和最华丽的死核编曲。
为新的前卫之王的诞生俯首与喝彩吧。尽管我对他们的音色并不感冒,但谁能逃得过 Tim Henson 的致命魅力,乖乖地在华丽的音符中就范沉沦。
最近真的是没听到什么好专辑,幸亏睽违三年的 Kornél Kovács 不负众望。唱片中的每一首歌都代表了虚构的 Koko 酒店中的一扇门以及门后可能发生的无数事情。
最近最快乐的事是在一次伏案刷牙的时候悟出了如何主动使用 hip hinge,腰痛在一秒钟内消失。正好这个视频核心讲的也是这件事。
把微缩景观用作实际路况的模拟实在是太可爱了。
最近连续买了两个 PopSockets 分别是有卡包和无卡包的版本,结论是无卡包的版本应该是这个产品的终极形态了,而且不带壳用也很牢固,小拇哥连声道谢。
豪雅和马车原本是两个不会让我心动的名字,但是陀飞轮的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25600 的售价对这个配置和联动来说其实算得上良心。
丛林舞曲 + 阿拉伯风情 - 中东 cliché = 上海厂牌 SVBKVLT 发行的这张开罗制作人作品。
The Comet Is Coming 的新专辑全方位多维度地击中了我,光是 cosmic jazz rave 这个描述就说了足够多了。
虚拟化身少女 DJ Sabrina 的第二张答卷,像极了一本拼贴风格的少女日记(并不是说我看过)。
找一个可以肆意跳舞的夜晚,打开 Gapless Playback,看着赛博海龟游来游去,让 Biesmans 带你回到 house 全盛的年代。
挺多人觉得 Johnny Harris 的视频总是一副说教的腔调让人 cringe。我倒是看开了,就把他当作制作精良一点的老高与小茉来看,内容就是茶余饭后的都市传说。
语言真有趣。
数字真有趣。
Pharoah Sanders 大师生涯的最后一张专辑,一段年龄跨度几十年的对谈,两代先锋灵魂交相辉映,弦乐部分由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演奏。
同样是一张期待了很久的专辑,距离上张 Trouble 居然已经有十年。不过 TEED 在 remix 市场没闲着,我反而更喜欢一些,比如说这首 Radical。
当年在 XLR8R 听过一首 Strangers 之后就期待着 Fred P 发专辑,没想到一等这么多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鼓的处理,温柔得像和煦的风,起伏的浪。